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社会教育

将帅碑林|王建辉:生死相伴的红军战士

2023-05-10  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  

  在巴蜀大地东北部巴中市城郊的南龛山顶,茂密的苍松翠柏中,坐落着中国工农红军川陕苏区将帅碑林。这座令世人景仰的红军将帅碑林,是为了纪念和缅怀红四方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,已建有红四方面军主要将领纪念园、红军纪念碑、红军陵园、碑林长廊等景点,在纪念单碑的长廊里,嵌刻着4580余块红四方面军将士的石碑,上面刻有将士们的名字和简历,其中有一块嵌刻着我的父亲——四川籍老红军战士——王世明的名字和简历。

  2017年10月的一天,我手机的微信里收到了几张姐姐发自巴中将帅碑林的照片,我一打电话,才知道她和姐夫到巴中(我姐夫的父亲也是一位四川籍老红军,将帅碑林里也有他父亲的石碑)一起去凭吊先辈了。从姐姐发来的碑林单碑长廊的照片中,我看到了嵌刻着父亲名字和简历的石碑。令我惊讶的是,照片中和我父亲的石碑紧挨着的是赵良明的石碑,这个名字我觉得有点眼熟。

  思虑再三,我想起来曾在父亲的档案里见到过这个名字。于是,我从书柜的文件夹中取出父亲的履历复印件,仔细端详起来。从履历上看,自1935年7月到1936年10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,不管是父亲参军后在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医院,还是后来到了93师271团特务连,父亲履历中的“证明人”一栏里,都写着“赵良明”的名字,也就是说这期间我父亲和赵伯伯始终在--起,而这个时间正是红四方面军长征的艰难岁月。履历证明那时的他们一起参加了长征,一起3次翻越了终年积雪的夹金山,一起走过了被当地百姓叫做“七十二道脚不干”的苦水河草地。在这一年多的长征岁月里,他们战斗生活在一起,共同经历了九死一生的考验。

  看过父亲的履历后,我再次翻阅了《红四方面军人物志》,上面关于赵良明和我父亲的简历分别是:“赵良明,生于1909年,四川广元人,1933年参加红军,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,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曾任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班长…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……任河北省军区副参谋长”;王世明,生于1920年,四川北川人,1935年4月参加红军,1936年入党,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曾任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医院看护员、93师271团特务连战土;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……曾任兰州军区后勤某部政委等。《红四方面军人物志》记载着赵良明是红四方面军31军93师班长,我父亲是93师271团特务连战士,那就是说,赵良明那时是我父亲的班长,所以我父亲才把赵良明这个老乡和班长一直当做自己那段履历的“证明人”。

  到此,我再一次感慨万千:80多年前,这两位年轻的红军战士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出生入死,而在他们“百年”之后,两人又“相聚”在当年红四方面军建立的川陕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巴中,这种生死相依、不离不弃不正是“不忘初心,永远革命”的精神写照吗?毫无疑问,他们的生死相依、不离不弃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的一部分内容。(作者:王世明之子王建辉)

蜀ICP备19032490号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2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