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

代表委员共话博物馆高质量发展

2024-03-11  国家文物局  

  3月5日下午,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,叮嘱广大文物工作者:“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。博物馆建设要更完善、更成体系,同时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。”

  在当前“博物馆热”持续升温的背景下,如何让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实践教育基地的作用、融入人民美好生活、实现高质量发展,也成为今年两会委员代表们关注的焦点、热议的话题。

  徐星委员:加大科普元素在博物馆中的分量

 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古生物学家,徐星是世界上发现和命名恐龙最多的人;作为全国政协委员,徐星也一直关注国家和民众的现实需求。

  徐星去年提交的是关于加强自然科学类博物馆建设的提案。为进一步完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体系,更好地发挥科学普及作用,过去一年,徐星实地调研各地自然博物馆,与自然博物馆工作人员、参观人员等深入交流,了解发展现状,践行着“无调研,不建言”。

  今年两会,徐星的目光依然聚焦在科普教育上。“在全国各地开展青少年科学普及工作时,我深切地感受到,我国对科普的需求非常大,但缺少优质的科学教育模式,难以激发孩子们的探索与创新思维。”徐星说,而博物馆作为科普教育的有力阵地、青少年的“第二课堂”,在发挥科普教育职能上大有可为。

  “大力增加包括博物馆在内的文旅产业的科普元素,推动文旅产业的科普+升级。”他建议通过各种渠道和各种形式,鼓励科普知识和科普元素更多、更好地融入文化旅游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当中,融入到各类文旅产品的开发当中。

  与此同时,还要加大科普元素和科普工作在博物馆评级中的分量,鼓励社会资源更多地倾斜于科普事业和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。

  郭进代表:加强对基层博物馆科研职能支持力度

  作为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,云南澄江化石地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副馆长郭进有一个不变的任务:为“石头”和“博物馆”代言。

  “只有把藏品的故事讲透了,它才有生命力。”一个“透”字背后,考验的是博物馆的科研实力。郭进认为,没有科研的支撑和持续的成果发布,博物馆将犹如无源之水、无根之木,变为一个固步自封、踌躇不前的陈列场所。

  基层博物馆虽在藏品数量、分量上无法与国家或省级馆相比较,但其彰显了浓郁的地方个性和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。而目前基层由于基础设施、科研设备、待遇职称等因素限制,引进和留住科研人才问题突出。

  2021年,中央宣传部、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发布《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提出“加强机制创新,有效盘活基层博物馆资源”“推动研究型博物馆建设”等,对于基层博物馆开展科研具有重要意义。

  郭进建议,国家层面给予政策支持,破解人才掣肘,打破传统的职称评聘比例,畅通人才培养渠道和上升通道。在各类各级基金、项目、课题的申报中对各类基层博物馆给予一定比例的倾斜,让科研人才以饱满的热情“精雕细琢”,在长久的攻坚克难中“释放活力”,让科研成果为博物馆创造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。

  汪万福代表:建设酒泉航空航天博物馆

  “近年来,国家高度重视博物馆建设和发展。酒泉市既有‘酒泉航天’的品牌优势,又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丰厚的文化‘基因’,发展潜力大、发展前景好,但并未建立专门的博物馆进行展示利用。”全国人大代表、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说。

  从仰望星空到圆梦星空,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,已走过67年光辉历程,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、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。

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科学卫星、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,是国内公认的“中国航天城”,是中国创建最早、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、卫星发射中心,也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。

  为此,汪万福建议,利用酒泉独特的优势,乘势建设中国酒泉航空航天博物馆,集航天文化展示、航天设备展示、航天体验、航天科普等功能于一体,更好传承和弘扬航天精神。

蜀ICP备19032490号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2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