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新闻动态

一部名著与巴中籍军人的渊源 ——郑统一和他领导的微山湖游击队

2025-03-17  巴中日报  何茂森 吴云波

  “一部名著与巴中籍军人的渊源”,这个标题看似牵强附会,但实则紧密相连。众所周知,大凡一部伟大作品的创作,取材往往不局限于某一具体人物或事件。用鲁迅先生的话说,就是嘴在浙江,脸在山东,衣服却在北京。加上作者的形象思维,就诞生出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典型。《铁道游击队》和解放军大校郑统一的渊源,就是这种辩证关系。郑统一,作为一名巴中籍军人,能和一部名著相关,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,也是巴中这片热土的自豪。

  1954年,著名作家刘知侠的长篇小说《铁道游击队》出版后,顿时风靡全国,成了整整一代人谈兴不减的英雄记忆。1956年,上海电影制片厂据此改编成电影搬上银幕,从此,《铁道游击队》的抗日故事几乎家喻户晓,刘洪等人的英雄形象成了不少人崇拜的偶像。再后来,又据此题材绘成连环画,改编成电视剧,编进小学六年级教材,以及节选、缩编等各种形式,在书籍、银幕、舞台上广泛传播,特别是英、俄、德、法、朝、越等多国的翻译发行,使《铁道游击队》的英雄人物、英雄故事在海内外久传不衰。2019年,《铁道游击队》入选“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”。2024年,《铁道游击队》作者刘知侠的夫人刘真骅女士与山东省青岛市作家协会商定,捐赠100万元暨刘知侠著作版权收入,设立“刘知侠长篇小说奖”,以此促进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创作。

  《铁道游击队》的英雄人物、英雄故事既然这样感人,其影响如此深远、如此广泛,那么,它取材于何时、何地、何种背景呢,其原型人物是谁呢?当年这支队伍的实际领导者是谁呢?多年来尽管有人做过解剖,但一直没有触及关键人物。近年来笔者经过查阅大量资料,进行多方考证,认定其关键人物名叫郑统一,系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人。当年他受命组建微山湖游击大队,并担任实际领导者。其依据是:郑统一本人的口述体著作《微山湖上》和其他相关著作。

  郑统一何许人也?

  据郑统一本人《微山湖上》,和老红军、原湖西秘密交通站长胡玉岭等撰写的《湖西英烈传》,以及四川省政协原副主席赵欲樵所撰《建国初期解放贵州毕节、平定匪患的经过》,罗登宣所撰《贵州境内的剿匪情况》,还有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军史》《郑统一部队在朝鲜反登陆反空防御》等相关著作记载——

  郑统一,1919年12月出生,巴中县第五区(得胜)雷山场(今平昌县驷马镇雷山社区)人。1932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,193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  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任战士、排长、干事。1936年6月,任红3军团4师10团1连指导员。先后参加川陕苏区革命根据地第一、二、三、四次反“围剿”作战和长征及直罗镇、山城堡战斗。

  抗日战争时期,任八路军山东鲁西第7支队政治处组织股股长、115师343旅黄河支队2团政治处副主任;1940年初,任黄河支队大队长兼政委;6月任丰(县)、沛(县)、铜(山县)、鱼(台县)、滕五县(微山湖)周边游击大队政委;7月任湖西军分区独立团政委;8月起,任沛、铜、滕、邹、鱼五县军事联合指挥部总指挥、115师教导4旅团参谋长、副团长。1945年3月,任冀鲁豫军区第11军分区10团团长。

  解放战争时期,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2旅副旅长、第二野战军第16军48师师长。

  新中国成立后,任第16军47师师长、贵州军区毕节军分区司令员兼第16军47师师长。1953年,参加抗美援朝,任志愿军第16军47师师长。1955年9月授予大校军衔。1958年4月回国后,历任第16军47师师长兼政委、第16军参谋长、赤峰守备区司令员、第65军副军长。1978年5月,郑统一离职休养,享受正军职待遇。曾荣获三级“八一”勋章、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二级解放勋章。1987年1月19日,因病在石家庄逝世,享年68岁。

  主要事迹如下:

  扬威微山湖

  1940年夏末,八路军黄河支队党委决定,由郑统一带上两个红军连,组成“微山湖游击大队”,在微山湖发展抗日力量,开辟湖上和华东我党干部来往交通线。此前,驻微山湖西地区的国民党顽固派,连续制造屠杀我党、政、军干部的“千里井惨案”和“六·一三惨案”,一时乌云笼罩,丰、沛、铜、鱼、滕五县伪军向湖西根据地步步紧逼。在郑统一的组织和领导下,湖西地区党、政、军机关均安全撤入湖区,并将云集在湖区的我主力部队、沛滕边县的警卫营、民运大队、滕沛峄三县大队编入丰、沛、滕、铜、鱼五县边游击大队。大队长、政委郑统一,副大队长张运海、参谋长许言语。

  在郑统一接受任务带上部队一路昼伏夜出,吃尽苦头终于到了微山湖地区后,很快和当地曾经是游击队的负责人张运海(诨名“草上飞”)接上了头。郑统一、许言语的身份一亮出,渔民、农民们顿时喜不自禁,大家不约而同地欢呼道:“这一下有老红军领头、作主力,日本鬼子与财主渔霸的好日子就到头了。”

  为安抚老百姓,使其知道共产党还在,八路军、新四军还在,郑统一决定先利用几个反动分子的明争暗斗,和鬼子小队不敢轻易进湖的机会,迅速把游击队组织起来,以减轻民众的痛苦。他动员原先的游击队员相互联络,不久游击大队就在微山湖周围地区与多个老游击队组织接上了头,并摸清和掌握到顽固土匪冯之固、耿聋子、伪警队团长尹洪兴、维持会长兼保安队长胡孝良、汉奸杨小三等相互不信任的情况,为此先拿当地的伪军开刀,从胡孝良手中缴得长枪15条,手榴弹40多颗,游击大队扩大到155人,编成三个中队。一颗比前几年更粗壮的“钉子”,钉到了敌人的心尖上。

  八路军在微山湖组建游击大队的情况,当天就被汉奸杨小三专程到夏镇(湖周最大的集市)给鬼子报告,并添油加醋地告之“八路军在微山湖成立了游击大队,共有2000多人”。针对这一突发情况,郑统一判断,敌人一定会组织力量前来“骚扰”。于是他立即派出“锄奸小组”,迅速处决了大汉奸杨小三和其老婆“三门神”。这消息一传开,既震慑了敌人,又鼓舞和团结了民众,使敌我双方都确信:游击队的力量不可小觑!

  微山岛战斗

  微山湖地区,平时鬼子只有一个小队共100多号人,驻在湖区最大的集镇夏镇上,大部分鬼子则住在临城、枣庄、沙沟一带守护铁路运输线,而微山岛的微山、凤凰台则是微山最高处,可直接看到临城、沙沟铁路车站的敌人动静;湖区方圆有10多华里,围湖有七八个村庄。下湖则是天连水、水连天,烟波浩淼,芦苇丛生,是一个打游击最理想的地方。

  “微山湖游击大队”成立后,为打通延安和华东的交通线,且方便“铁道游击队”不时在湖上进出游击,不断扩充自己的实力,在郑统一等的组织和动员下,实现总兵力在湖区达到一个团的规模。期间,微山岛战斗是游击队在微山湖地区打得最漂亮的战斗之一。该战起因系汉奸杨小三向鬼子小野(少佐)汇报我党成立游击队的情况后,鬼子下令封湖、封船促成的。首先,小野带领微山和周围的夏镇、杨庄、官庄、吕蒙几个村庄300多伪军,气势汹汹,准备乘游击队立足未稳以毁灭性打击。郑统一获悉情报后,立马作了坚壁清野的部署,所以敌人攻上湖岛后,一个游击队员也没见到。于是,他们为泄兽欲,便以“复仇”的名义,在湖上大肆烧杀淫抢,无恶不作,致使岛上的老百姓横遭灾祸。游击大队了解此情后,决定先智取后强攻:即以一个连的兵力,攻击杨庄、官庄、吕蒙、微山岛四个点,一个连在鬼子来路上设伏;其余部队守住微山岛防敌增援。经过近一天的战斗,四个点上的300多名伪军、土匪、顽固的反动会道门人员除80多名在湖被捉外,其余的都成了游击队枪下的野鬼孤魂。此战虽大获全胜,且缴获盛丰,但小野部队为防老窝被端,在战斗激烈的时候,便早早地撤回夏镇。

  此仗结束后,日本小野部队和周围的伪军、土匪、会道门,都知道正规的八路、游击大队和“铁道游击队”的厉害。为了更有效威慑敌人,郑统一决定,将活促的几个被迫参加伪军的人释放回去,因他们目睹共产党部队纪律严明、官兵一致,颇受感动,回去后纷纷宣扬说“那个姓郑、姓许的和两个红军连长,个个都是打枪能百步穿杨,走路能壁上跑步,太可怕了!”不久郑统一又同铁道游击队在大王庄一带伏击敌人,致敌伤亡很大。至此让日本小佐部队极其害怕,他向八路军写来信件,希望今后不要袭扰他,并保证“不在他防守的范围内扰民和进攻游击队”。郑统一接信后,与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金山等协商决定:对敌人可以同意其条件,但要百倍保持警惕,同时加强对村级伪职人员的策反教育和武装力量的训练,把握对敌斗争时机。一次部队正同刘金山等各路游击队长开会,被当地汉奸告密,小佐立刻带100多日伪军将我方包围。郑统一和刘金山二人各按事先方案一边还击,一边突围,而住西村的游击队从外向里打,小佐顿时被“两面夹击”,我方以地熟、路熟的条件,仅以牺牲3人的代价,使小佐留下30多具尸体,而后逃回夏镇。第二天,郑统一带领部队进入敌占区,同刘金山的队伍一道,把沙沟以西的铁路扒了好几段,一辆铁甲巡道车也被我方连车带人送上西天,这一仗的直接效益是使鬼子小佐老实了许多,他托人说情道,袭击我游击队的事,不是他干的,他保证遵守协议。自此以后,由于我方力量日益壮大,鬼子小佐为保性命,在我方实力的征服下,从此不再轻举妄动,不敢公然破坏我党的秘密交通线,致使原时关时开的交通站顺畅起来。

  贵州剿顽匪

  贵州剿匪期间,郑统一时任16军47师师长。他率领部队从川南一直打到贵州。在贵州剿匪作战中,尤以“金沙合围战”著名。

  “金沙合围战”是毕节剿匪最大的一次战役,该战系贵州剿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1950年6月中旬,毕节地区便秘密地开始组织金沙战役。7月5日,省军区正式决定,由47师师长兼毕节军分区司令员郑统一担任总指挥,直接指挥金沙剿匪合围战。参加的部队有47师140、141团,45师133、134、135团,51师148团和遵义军分区139团各一个营,军大五分校一部,遵义剿匪指挥部五个连,毕节军分区侦察营、山炮营,金沙县警卫一、二连。郑统一受命后,及时制订了金沙合围战周密的作战计划,战役分为三个阶段进行。第一阶段为赶“鱼”,即扫荡金沙外围的小股残匪,采用了先边远、后中心的办法;第二阶段为“合围”,四面八方一起挤,将敌人合围在金沙县城以外的地带;第三阶段是“聚歼”,集中优势兵力,多路出击,将敌人一网打尽。

  1950年6月14日,解放军141团和金沙县警卫一连、二连攻克大定双山天险杨家洞,毙敌30余名,俘敌60余名,活捉国民党黔西北指挥部匪首徐慕杰、王玉阶、鄢少铭,救出妇女60余名。攻下杨家洞,拔除了金沙战役中心暗礁。随后,我军将赫章、威宁、纳雍、水城、毕节、大定、黔西以及贵筑(花溪)、修文、开阳、息烽、赤水、习水、桐梓、遵义、仁怀等县的残匪赶进了金沙这个“鱼盆”,完成了外围扫荡战,歼灭了大量土匪,战役进入了二、三阶段。

  7月5日,金沙战役全面展开。7月9日,135团在修文、息烽一带发起攻击,重创息烽、开阳、修文三县反共指挥部和国民党94军121师,生俘匪首杨平舟、车林兢,残匪逃到黔西中坪一带同蔡国祥匪部合并。

  7月14日,我军组织了龙家箐战斗。以金沙警卫一连为前哨,由135、140、141团分路进击火石坝、牛场跋、石榴坪、野马等处的土匪据点,打垮了龙桃芳、黄明志、谭成尧纵队,扫清了龙家箐外围据点,使匪巢直接暴露在我军的炮火之下,匪首蔡国祥、龙庆仁等率部离开龙家箐逃往金沙,向文老洞匪部靠拢。当晚,解放军奔袭耿底坝,一举歼灭郭家驹、马俊、夏登银等四个纵队,生俘龙庆仁、谭成尧等11名匪首。余下的几百名残匪分头窜入金沙。驻在赤水、桐梓一带的杨左之匪部,也被遵义军分区战士赶进金沙“鱼盆中”。

  7月15日,郑统一发布命令:参加金沙战役的各部队务必在24小时内到达预定的包围线上,同时发出联络火光,拂晓之前修好工事,完成一切围歼战斗准备。141团3营在副营长张昭勋率领下提前两小时夜袭金沙县城,敌人向安底逃窜,金沙县城光复。7月15日24时,指挥部全体人员到达包围线上,发出了总攻的点火信号,我军紧急收紧袋口,敌人三次突围未能得逞,总攻命令一下,几十路纵队暴风骤雨般冲向瓮中之敌,叛匪遭到了致命打击,战斗很快结束。

  16日凌晨,金沙县大队两个连在鸟箐同蔡国祥部残匪三四百人展开激战,战斗持续五六个小时,毙伤土匪上百人,在我增援部队的配合下,把土匪全歼在禹谟、高坪一带。

  入朝作战

  郑统一作为16军47师师长,曾经两次入朝作战。

 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从1952年底至1953年4月底,进行了规模巨大的反登陆作战准备。这期间,为防止美国为首的“联合国军”在志愿军和人民军侧后,即朝鲜东西海岸登陆进攻,形成夹击攻势。我军以在朝鲜作战较有经验的部队担任东西海岸防御,并从国内新调入4个军另1个师加强战场防御力量。到1952年春夏,作战阵地和筑城作业全部告竣,东西海岸永久性坚固防御阵地体系,和正面战线防御工事均进一步加强。同时新建纵横共8条公路线和两条横向铁路线,加强运输、储备粮弹,以迎击“联合国军”7个师的兵力在西海岸的登陆进攻。

  金城战役开始后,郑统一所在部队除炮兵团参加了作战,其余被列为“预备部队”,此役历时15天,志愿军第20兵团及第9兵团第24军突破敌军4个师防守的正面宽达25公里的坚固阵地,向南扩展阵地160多平方公里,拉直了金城以南地区战线,还重创敌军4个师,迫使美方不得不作出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。1953年7月20日,谈判再次复会,美方代表团对朝中方面提出的问题全部作出答复和保证,谈判双方最后校订了军事分界线。7月27日10时,交战双方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及其临时补充协议。至此,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结束。

  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战,也是决定抗美援朝战争是打还是停的关键一战,炮兵在这次战役中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  1953年9月12日,毛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4次会议上对金城战役给予了很高的评价:“我们的军队是越战越强。今年夏天,我们已经能够在一小时内打破敌人21公里的阵地……照这样打下去,再打它几次,敌人的整个战线就会被打破。”9月20日,毛主席欣然为炮兵部队题词:“为建设强大的人民炮兵而奋斗!”

  参考资料:

  1、郑统一:《微山湖上》

  2、胡玉岭等:《湖西英烈传》

  3、赵欲樵:《建国初期解放贵州毕节、平定匪患的经过》

  4、罗登宣:《贵州境内的剿匪情况》

  5、《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军史》

  6、《郑统一部队在朝鲜反登陆反空防御》

蜀ICP备19032490号 川公网安备51190202000229号